跳到主要內容

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

【好足人生】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

  • 2009-10
  •  
  • Web only
  • 作者:彰化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 朱家宏
【關於本專欄】不喜歡和人競爭,喜歡做別人不要做的事情,於是在生命中,挑一條沒有人要走的道路,深入專研、發展。一個累的要死,但又不甘寂寞的醫師,朱家宏的網路專欄,分享專攻足踝醫學的生活點滴。
由「血路不通」透看足部的血管及神經障礙
每當病人帶著真摯的神情,開口問我說:「醫生,我腳會麻,是不是血路不通?」這時,我只能微笑以對…,因為在醫學的專業範疇中,並沒有「血路不通」的病症,之所以會讓腳產生麻痺感,約可歸因為兩大問題:血管障礙?或是神經障礙?
這看似相同的病徵中,學問卻大不相同,豈可以「血路不通」一語帶過!
「血管障礙」產生的血路不通
首先,讓我們深入來探討「血管障礙」的問題;究竟有哪些問題會讓足部血管阻塞致引發腳麻的血管障礙?
1.糖尿病:在足踝專科的領域裡,因為血管問題造成腳麻症狀,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為糖尿病患者極容易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況下,就像是在沙漠中缺乏雨水一般,引發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阻塞現象。大家可以參考「69%糖尿病足病變是因為穿錯鞋!」一文,多瞭解這類的病況。
2.動脈硬化:雖然在臨床上,病人會因為三高問題引發動脈硬化阻塞到腳的機率很小,但「腳中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也有病例是因為創傷引發「急性動脈血管阻塞」,這時就必須在黃金八小時內設法將動脈血管疏通,一旦錯過,將使足部組織壞死,面臨截肢的痛苦。
3.靜脈塞住:最常見的是深部靜脈阻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艙症候群」,腿部因為長時間坐著無法伸曲,容易造成深度靜脈血栓,症狀輕者發生下肢水腫,重者則因為這些血栓塊會順著血流跑到肺部,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甚至中風或死亡。不過這類症狀的知覺較不一樣,比較屬於“腳脹”的感受,而不是“腳麻”

「神經障礙」產生的血路不通
除了血管障礙引起腳麻的問題外,事實上,神經系統掌管人體的知覺,當然更與此症狀有緊密的相關性,故從神經系統的角度來看,又區分為兩種:
1.中樞神經系統:由腦和及脊髓組成,所以引發腳麻情況的病徵,最常見的包括「椎盤突出」和「椎管狹窄症」兩種,一旦確認病人腳麻的起因是由中樞神經障礙引起時,我們都會將其轉介至脊椎神經科,讓專業醫師對症治療。
2.周邊神經系統:這類的神經障礙所呈現出的狀況又大不相同:
‧糖尿病足週邊神經病變:這種狀況是比較沒有辦法治癒的,屬於整體性的內科疾病,只有靠自己控制血糖、定期回診檢查。
‧跗管症候群(Tarsal Tunnel Syndrome):這是屬於足踝專科的領域,但也因此很多人都它認識不深,很容易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或是蹠痛。我曾在網路上看過美國一位病人的經驗談。這位病人原本腳盤會痛,不舒服,看骨科醫生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猛打類固醇,無效;另一位骨科醫師則告訴他純粹是疲勞或發炎;這位老兄前後花了10個多月,才真正找到問題「跗管症候群」,手術處理後痊癒,腳不再麻痛。
看到這位老兄的分享,令我相當感慨:試想在醫療先進如美國的社會,都必須花這麼長的時間才能找出真正病因,對症下藥,更不用說在台灣,大家對足踝的認識還處在許多渾沌不明的狀態,相信讓這類病人誤診的比率會更高,一定有許多病人流浪許久,迄今都還不能診斷出正確的問題。所以我想針對這部分和各位多分享一些觀念。


「跗管症候群」引起的腳麻,真讓人摸不著頭緒!
跗管症候群的症狀產生在腿部脛神經(Tibia nervous)處,在腳部內側、後側,有一個纖維束、纖維管,因為神經通過的地方比較窄,一旦當這部份的神經被阻礙時,腳底的內側、前側,就會覺得麻痛。關鍵是:它麻痛的分布位置,只會發生在脛神經四周,部位非常明確,而不會有小腿麻、大腿也麻的情況產生。
因此,只要輕輕敲擊腿部內後側脛神經通過的地方,若病患會感覺一種類似電流竄過去而產生麻、灼熱感,這就是「跗管症候群」的典型症狀。
整體而言,跗管症候群的問題是屬原發性,有時無法找到成因,但也有可能會因為受傷,造成跗管部位纖維化或腫脹;或是剛好在那裡長出“痛風石”被壓到;或是“ 腱鞘囊腫”剛好長在該部位壓迫到;或是因為“足跟骨癒合症”造成內後側突出,繼而壓到跗管;甚至因為扁平足…,真的很難去探究或追溯真正發生的成因。
想強調的是:跗管症候群是可以治療的,主要關鍵在於能否正確診斷出病症,如果不是因為異物壓迫,有時不開刀亦可獲得良好改善。
血管?還是神經?腳麻大不同!
由於造成腳麻痛的原因複雜,病人經常到處尋尋覓覓,在內科、神經科、復建科、骨科、國術館、中醫…間流浪,透過這篇文章,我希望因腳麻痛找醫師的病人,先能具備正確的觀念:「血路不通」不是個病名,因為每一種血路不通都有其不同的感覺,也都有不同的原因,病人應該要試著和醫師做較具體說明腳麻的形態與位置,因為專業醫師要透過您比較完整的描述,才能夠做出比較精確的診斷。
以下只是初步的分類,協助各位檢視自己狀況時,可以更完整陳述給醫師的參考,下次看診時,千萬不要再籠統地問醫師:「我這是血路不通嗎?」因為在這個看似簡單名詞的背後卻隱含著複雜的成因,大家只要能盡可能忠實完整描述,至於複雜的病症就交給專業醫師來做最後確認診斷。
不同症狀所產生的腳麻當然不同
◎血管問題
.糖尿病.麻的感覺:呈散性分佈的麻,愈週邊,血液循環愈不好;腳愈外圍(腳趾頭、腳盤等)麻痛感愈嚴重。
.動脈硬化.麻的感覺:血管動脈塞住的麻,當腳抬高時會比較不舒服,腳放下休息就比較舒服;走路會麻,腳放下休息就不會。
.靜脈塞住.麻的感覺:(最常見的是深部靜脈阻塞)比較感受到的是腳脹痛感,而不是麻痛。
◎神經問題
.中樞神經障礙:
》椎盤突出.麻的感覺:屬帶狀性的麻,也會有合併背痛的問題。有時病人會特別指明哪個部位麻痛,醫師可藉此推測第幾根神經被壓到。
》椎管狹窄症.麻的感覺:屬於下肢全面性的麻,往往是坐著不會麻,站起來或走路走久了就比較會麻,而且會帶有無力的症狀。
.周邊神經障礙:
》糖尿病足周邊神經病變.麻的感覺:屬糖尿病病變,只要你有糖尿病,醫師都能馬上判定出這一部份,再者,糖尿病的腳麻主要是愈周邊、愈外圍愈有感覺,比如說腳趾頭、腳盤比較麻,都是散扇性分佈的麻。
》跗管症候群.麻的感覺:只有特定部位麻,不會有小腿也麻、大腿也麻的現象;一旦敲打脛神經及跗管等特定部位會有電流竄過去而產生的麻電與灼熱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腳趾尖發麻的(大腳趾麻)原因?

       腳趾尖發麻 的原因主要考慮是神經受壓,血管受損,外傷,內分泌疾病,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導致的,手指與腳趾都是神經末梢和血液毛細血管的終端,一旦疏通不暢,會導致發麻現象產生.  造成的原因與長期固定體位工作,頸椎病,腰肌勞損,低血糖,高血脂等有關,如果腳趾尖已經出現麻木有一段時間了,對照上面的幾種原因檢查一下,排除一些不可能發生的因素,做一些相關的調理,如果效果沒有明顯好轉,應該到正規醫院做全面的的檢查了.  調理注意的幾個方面包括:  1、工作時經常變換體位,以免造成血液流通緩慢.  2、可以從飲食上註意一些舒筋通絡.  3、關於舒筋通絡食療方法,你可以參考我以前回答過的問題.  意見建議:  1、多做一些腳趾的按摩,尤其是在晚上睡覺前.  2、如果腳趾尖的麻木與上面提到某種病症有關,就要積極的採取治療措施.當主要病症痊癒後,這種現像也會自然消失.  3、必要時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如彌可保、 ​​維生素B12等治療。 為什麼經常腳麻? 你需要參加體育鍛煉,說明你的筋絡不是暢通。 ------- -------------  俗話說:寒從腳起。很多人到了秋冬的晚上,手腳冰涼,怎麼捂都捂不暖。 1.吃西洋參。這是一種補氣的良藥,性平和,補而不燥。可以單獨泡水飲用。 2.吃芝麻、花生。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營養,可以幫助維生素B的吸收,加強神經對抗寒冷的能力。維生素E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強肢體末梢兒的血液循環。 3.吃洋蔥、辣椒等可以幫助身體產生熱量、促進血液循環的食物。 4.堅持鍛煉身體,平時睡覺前多用熱水泡腳,既能使身體暖和,又能舒緩疲勞神經 這種情況要注意腰椎間盤突出症等原因造成的可能,以及末梢神經炎等疾病造成的可能,注意對患處的保護,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必要時到正規醫院的神經科進行診治,如腰部的光片的檢查等,並且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有針對性治療,充分休息也是很關鍵的。

骨折手術後的療養手冊

骨折癒合的時間 (趾)指骨 3~5週 掌骨腕骨 6週 橈骨尺骨 10~12週 肱骨 8~12週 鎖骨 6~10 週 椎骨 16週 骨盆 6週 股骨 10~18週 脛骨 8~20週 跟骨 12~16週 上肢(成人) 2~3個月 下肢(成人) 3~6個月 骨折手術後的療養手冊 骨 折 的 痊 癒 骨 骼 是 不 斷 生 長 的 組 織 , 骨 折 的 痊 癒 過 程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一)在 骨 折 處 血 塊 的 凝 結 ( 血 腫形 成 期 ) (二)纖 維 組 織 生 長 ( 骨 痂 形 成 期 ) (三)新 生 骨 的 形 成 ( 骨 痂 改 造 期 ) 現在由於各種原因,骨折的人越來越多。堅硬的骨骼愈合時間長,對人體生理干擾較大。做好飲食調配,可以減輕痛苦,促進愈合。專家提醒,骨折患者飲食方面有禁忌,如不注意,會延長骨骼愈合。 一、忌盲目補充鈣質。(這是針對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而言)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能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由於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説,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鍊和儘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益處,還可能有害。 ※骨折的癒合可分許多階段,時間可達三個月以上,它要先行成軟骨結痂後再將鈣合併進去,使之達到正常的硬度,而這重要的步驟須要骨母細胞及多種體內的酵素來完成,由此可見,鈣對於骨折癒合的角色只是原料之一。一個鈣片約500mg,所以如果一天三顆,即使所進食的食物一點都不含鈣也夠,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只要飲食正常,一般都夠。所以骨折後多補充鈣,沒有實質意義,有時反而有害。 ※鈣質的補充對骨頭癒合非常重要﹐但應注意不能盲目補充鈣質﹐以免造成體內離子不平衡或腎結石,應在拆除石膏後(可以活動時)再增加鈣質的攝取。但不建議以肉骨頭(如大骨湯, 排骨湯等)補充鈣質 。    二忌多吃肉喝骨頭湯。 有些人認為,

什麼是肌肉纖維化?

什麼是肌肉纖維化?        肌肉纖維化的定義:肌肉組織屬於體內的穩定細胞,受傷後不會再分裂新的細胞,傷口是由纖維母細胞來修復,修復完畢的組織稱為疤痕組織,也就是纖維組織。肌肉纖維化的意思,就是肌肉曾經受傷,包括挫傷,拉傷,或割傷,這些傷修復以後,肌肉裡面就會有纖維組織,稱為肌肉纖維化。        肌肉纖維化的影響:肌肉肉若纖維化會影響肌肉的收縮彈性和肌力變弱,也會覺得較僵硬?還是就醫讓醫師 為您診斷,免得心裏不放心,基本上假如您的問題已經過肌肉病理切片證實為肌肉纖維化,是否會影響身體上其他部位的肌肉則視其疾病的本質而定(亦即醫師所給的最後診斷) 【肌肉受傷之後會長疤】 這個疤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扎實,第十天就會有一定的強度,可以伸展或輕輕的按摩受傷的部位,但是不用大力的揉他、壓他,禁止使用像把瘀血揉開或滾開激痛點、組織粘黏處的招數來對付他,除非你跟這個傷口感情已經好到像初戀一樣不能被搶走的程度,不然不要使用這些禁術。 【肌肉受傷之後要避免做的事】 為什麼不能大力的揉傷口呢?不是要把瘀血揉開他才不會積在那影響復原,不是說有疤有粘黏就要把他推開,才不會又痛又不能用力嗎?現在敵方派出了兩名大將,還不能用大絕招(揉瘀血、壓粘黏)是要怎麼打? 第一,瘀血是受傷的時候血管破掉,血流出來沒地方跑又來不及吸收才留在那的,就像水管破掉有積水一樣,你大力的去揉他,就像用腳大力的踩積水,水被你踩的啪啪啪到處濺,踩完了看起來很爽,水噴的到處都是,好像變乾了一樣,問題來囉,他只是原本的水從集中在一起變成四散在各地,量一樣多,濕掉面積還變大,用揉的把瘀青的變大塊還真的是賺到了,在揉的時候還可以把在復原的地方破壞掉,就像不小心把補起來的水管在踢破,恭喜你,又有新的血流出來,可以繼續揉下去囉。 第二,為什麼不能大力的把粘黏的地方推開,不是說疤就是粘黏,粘黏會對身體不好,那我弄開粘黏不是天經地易,路人看了都要鼓掌叫好的事嗎?理論上沒錯,實際上也應該要這麼做,但是啊,“大力”這兩個字就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和危險;先來複習一下疤是怎麼產生的,肌肉受傷破洞之後長疤來蓋住,新長的傷口很脆弱,大力推一推不小心,哇,他就破了,再長新的疤來蓋住(疤表示:我這次要長的更大塊更硬,看你還弄不弄的破!),結果這個疤啊,就被大力的不小心的一直弄破再重長,就像你幫疤